- · 北方论丛版面费是多少[10/07]
- · 《北方论丛》投稿方式[10/07]
北方论丛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北方论丛参考文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南水北调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引水工程,通过人工挖掘和自然河道相结合,利用东、中、西三条线路将长江水资源的一部分引入北方,打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形成“四横
南水北调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引水工程,通过人工挖掘和自然河道相结合,利用东、中、西三条线路将长江水资源的一部分引入北方,打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形成“四横三纵”大水网,形成北方特别是黄淮平原缺水目前东线、中线已实现通水,受益省份主要有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5个省(市)。 那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每年给这些地区输送多少水量? 配制的水足够吗?
北方论丛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南水北调一年要从南方调多少水去北方?
南水北调每年从南往北走几次? 调好的水在北方够吗? 南水北调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引水工程,通过人工挖掘和自然河道相结合,利用东、中、西三条线路将长江水资源的一部分引入北方,打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形成“四横三纵”大水网,形成北方特别是黄淮平原缺水目前东线、中线已实现通水,受益省份主要有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5个省(市)。 那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每年给这些地区输送多少水量? 配制的水足够吗?首先,从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来看,东线一期项目最早于2013年通水运行,中线一期项目于2014年完成通水,而西线项目由于渠道区域地形十分复杂,仅工程前期研究就历时10年此外,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已开工,东线二期工程和中线引汉引江补汉工程两项建设方案也已形成。 因此,无论是我们加快西线工程建设,还是从东线和中线扩建方案论的角度,目前形成的南水北调供水能力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需要通过更多、更大的工程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供水能力。
第二,从现有供水量与目标省市用水需求的关系来进行简单的比较吧。 东线一期工程,取水点在江苏扬州,主要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连接长江与途径的几个大湖,如洪泽湖、罗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引水东平湖后,向东推进,向山东烟台和威海进军,主要解决了胶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也是目前东线工程最主要的引水。 目前,东线一期平均年输水量在7亿立方米左右。 一期北延应急供水项目建成后,可将输水量提高到12亿立方米左右,增量主要解决河北、北京和天津的地下水开采置换问题。
对于中线一期工程,起点是湖北与河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通过黄淮海平原西侧穿越黄河,然后沿京广铁路西缘继续北上,依靠水的重力到达京津,可以为路线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提供丰富的地表淡水资源。 目前,中心线一期平均年供水量在80亿立方米左右。 (其中水的分配平均以河南省最高,约40%; 其次是河北,约占35%; 北京为13%,天津为12% )。 引江补汉工程——二期重点工程实施后,每年可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
西线工程以长江上游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为起点调水,主要目的地为青海、甘肃、陕西、山东、内蒙古等省(区),以缓解黄河中上游缺水问题。 西线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向这些地区输水170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中工程量最大、送水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
从目前通水的供水项目来看,无论东线一期还是中线一期,每年总供水量都达到几十亿立方米,但这些水源不是集中在一个城市,沿途所有城市都需要供水额度,这样分配,各城市另外,引来的水不仅要供应生活用水,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绿化、洗浴等行业等方面也要“分一杯水”供应。 另外,输水过程中河道几乎都是露天的,自然蒸发和其他损失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就北京而言,南水北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水问题,但目前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21条主要河流大部分断裂,地下水位连续下降,饮用水源地蓄水规模逐渐减少。 即使算上南水北调来的水,每年的缺水量依然是每年15亿立方米的水平,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可见缺水问题的严重性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地区缺水的应急措施,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因此,对于北方缺水地区来说,引水工程是“雪中送炭”,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加大天然引水力度,设法“追根溯源”,以恢复自然为主,人工辅助修复
百合在北方可以种植吗?
我国已发现百合品种的一半,有山丹百合、麝香百合等。 百合可以在我国北方栽培吗? 百合花不喜欢高温天气,喜欢在阳光充足、天气凉爽的地方生长,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因此北方部分地区不适合百合花生长。 但不适当的合并并不意味着不能种植,种植与适合气候的地方相比比较麻烦。文章来源:《北方论丛》 网址: http://www.beifangluncong.cn/zonghexinwen/2022/1208/879.html
上一篇:历代王朝的统一战争
下一篇:北方论丛参考文献类型(文献学角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