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历代王朝的统一战争(6)

来源:北方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那么,禹启符号出现在安阳殷墟亚长墓中,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二里头与安阳之间存在王权传承关系,也即大名鼎鼎“禹生启”事件…包括历代帝王自称真

那么,禹启符号出现在安阳殷墟亚长墓中,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二里头与安阳之间存在王权传承关系,也即大名鼎鼎“禹生启”事件…包括历代帝王自称真龙天子及“龙的传人”之起源…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受司徒,封商丘地”及《竹书纪年》帝泄元年分析,约公元前1650年左右,商契继承大禹遗志开凿三门峡砥柱山泄洪成功,实现了大禹伊洛汝三川并流入荷泽构想,故受尧舜二帝册封火政司徒,史称殷侯夏启(禹生启),竹书纪年称为帝泄元年。至汤止,共形成八大治水工地:二里头/二里岗/三门峡粮宿/郑州商城/新乡/菏泽/商丘,最后营建安阳洹北商城…即“契至汤八迁”,时间为公元前1650~1600年间,如图所示:

孟子言,“尧舜使契为司徒,教民以人伦。”史记载契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尧舜受契司徒封商地,国号殷。说明如下三点,一,契的上级有两个:尧舜。二,水政司空是禹,火政司徒是契。两人同级,甲骨文“又其”为取(禹),“司其”为启(契)。说明汉史“禹生启,家天下”…正解应是《史记殷本纪》“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受司徒,封商地"也,两人是族兄弟,实行的是禅让制,根本没有破坏它…而史汉专家认为启是大禹儿子,还破坏了禅让制,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并不符合史实!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通过夏商周铭文解读,核心铭文已破译:

①夏禹→抱龙人→又其→姒。(二里头网纹鼎/二里岗甲骨卜辞/安阳殷墟圆斝)

②商契→日抱龙→日又其→司其→夏启。(殷墟亚长墓礼器)

③后稷→帚女子→司其子→周弃(妇好墓礼器)。如图所示:

而禹启铭文解读成功,也证明商契即启,周弃也是启!两人都是启,只不过是商周人对启有不同称呼!商人叫“亚长”,周人叫“妇好”,汉人叫夏启!契弃启一义!只是字形不同,发音声调略有不同而矣…如图所示:

大洪水之后,山东大汶口少昊和安阳殷墟帝喾集团,及河南濮阳颛顼及二里头鸣条岗夏禹/虞舜集团,由此形成夏商周三代氏族王权此消彼长,互相争斗历史…以有易氏唐尧在陶寺,丹朱在河北易水,虞舜周弃在豫北晋南和陕北谷地高原,夏禹商契在豫西河洛盆地,由氏族部落联盟过渡为中央集权国家…

从目前考古成果看,先商时代就是指以大汶口红山文化与长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及中原半坡文化之间的交叉地带,即庙底沟/下七垣/漳河先商文化带,包括早期山东曲阜和濮阳帝丘及晚期偃师二里头/鸣条岗东下冯是夏启联盟四大都城,从伊洛盆地三门峡/二里头/二里岗/郑州商城/洹北商城/殷墟/濮阳/荷泽/曲阜,完全衔接了先商下七垣地理链条!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契至汤八迁"“昭明居砥石″“河竭而商亡”史实…这才是华夏中央国家王权的诞生地…

妇好乌龙案

自从20世纪初,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殷墟以来,有关商朝存与否的争论停止了,开始了对商朝内部情况的研究,并因甲骨文验证了《史记》商王世系,使《史记》的地位得到提高…但对夏本纪的质疑仍然存在!

二十世纪90年代后,国家又启动九五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及《中华探源工程》,尤其是随着三星堆与二里头及石峁良渚等古址,争夺夏都所有权日益白热化之时,郭沫若利用《说文解字》鉴定的司母戊大方鼎和殷墟妇好墓也暗流涌动,风声鹤唳…

尤其是妇好墓铭文数量之多,礼器级别之高,所处宫殿地位之显赫,与贵妃地位明显不符,在大量墓中铭文尚未与史料互证情况下,就匆匆作结论,显然是十分草率的 !为什么国家却对此毫无感觉 ?这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

尤其是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风波,引发网友强烈争论…难道郭老并不知道《说文解字》与甲骨文之间存在1000多年的会意误一差吗?至少经历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焚书坑儒三次浩劫,甲骨文本义和字形也经过周鼎文演化成小篆!也就是说,夏代遗址就在眼前,只不过我们不认识;甲骨文中就有夏字,只不过历经一千多年演化已经变身,可能就是一个图腾符号,就摆在眼前,几乎撞脸了,可是我们就是不认识… 这才是最根本因素 !

那么,郭沫若把妇好鉴定为商代22王武丁的贵妃,依据是什么呢?核心就是把商代铭文“女”字解读成汉字女了,把铭文“冥”字解读成分娩了…而事实上,铭文女代表的不是女人,而是戴面具的跪人形象,指面具王(戴胜王母)如下图:

文章来源:《北方论丛》 网址: http://www.beifangluncong.cn/zonghexinwen/2022/1206/878.html



上一篇:北方部分地区气温迎下半年来新低,西南江汉多
下一篇:北方论丛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北方论丛参考文献

北方论丛投稿 | 北方论丛编辑部| 北方论丛版面费 | 北方论丛论文发表 | 北方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北方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